深入分析數據評估學生能力 何少金促善用PISA改革教策
2012.10.16 澳門日報
【本報消息】本澳今年第四次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測試,成績預計明年底公佈。過去三次測試,本澳僅完成了兩份報告書,教委何少金認為,本澳對PISA資料的相關研究和推廣工作進展緩慢,效果不彰。當局宜深入分析PISA測試的豐富資料,定期公佈研究報告,充分發揮其對本澳改革教育體系、制訂教育政策的重要作用。
何少金認為,PISA測試的目的並非在於比拼學生成績,它從多方面測試學生特徵、校內外等各種學習因素、教育體系等,對十五歲學生未來適應社會基本技能的影響。 所得數據極為豐富,倘能善於利用,對於改善師生教學、提升學習策略,以致改革和制訂地區教育政策均大有裨益。教委剛結束於上海的訪問,剛於○九年才首次參 加PISA測試便在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取得第一名的上海。其PISA研究中心的專業團隊透過定期報告和文章分析上海各教育階段的現況,出版簡明易懂的通 訊讓廣大教師深入淺出地瞭解這項評估,提供改善教學的參考。香港的PISA研究中心,也會定期利用數據資料,分析學習方式、教學手段、課外活動等對成績的 影響,並公佈於中心網頁上。
反觀澳門,當局同樣付出大量資源讓所有十五歲的學生參加測試,並委託澳大成立PISA中心統籌研究,但撇除首次 預備測試,○六、○九年僅提供兩份分析報告,對PISA測試的討論也僅在每次公佈成績時“熱一熱”便消失影蹤。儘管當局有因應PISA結果,提供數學、科 學科師資培訓,也有協助教師分析閱讀教學策略、課堂提問、編寫試卷的問題,但培訓較零碎,遠未發揮成效。何少金認為,本澳利用PISA數據作研究報告的數量和質量應有更大的提升空間,當局要重新思考和認真規劃發揮PISA的最大效能,全盤分析豐富的原始數據,就不同的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宏觀上看也是制訂本澳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