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專訪)

責政府行政低效
上個會期,立法會通過了不少法案,行政長官、立法會選舉法及“私框”是重點之一。何少金看到推動多時的“私框”終在今年細則性通過並生效,既感慨萬分,又痛心立法程序繁複、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拖累了整體發展。
她說,“私框”二十多年前提出,去年六月已獲立法會大會一般性通過,惜政府部門行政效率低,在小組細則性討論階段,先用了約四個月修改文本,接著委員會只建議少許文字修改,結果再拖多兩個月,至今年二月才交大會細則性通過、四月生效。
“私框”旨在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令學生受惠並成長。實施前期會有陣痛期,必出現問題,需至少兩年讓學校、老師適應,望政府、學校、教師互助互諒。強調學校行政層要循序漸進推行,對老師多加關心。老師如有疑問、困難,可向教青局反映,方能攜手向前。
冀教育界佔一席
立法會選舉法是上個會期最驚險的法案,鮮有地要主席投下最後一票贊成票,方達三分二議員通過規定,險過剃頭。法案差點難產,主因部分議員不滿二○一三年立法會新增兩席間選分配,教育界要與社服界合併為新界別,只佔一席位,但文化、體育卻佔兩席。何少金對此頗有微言,但最終投下贊成票。她坦言,教育界認為社服、教育合佔一席仍是進步,但與教育界期望有差距。教育對社會非常重要,希望未來能擁有完整的一席。
為修訂基本法附件一、二及兩個本地選舉法,今年官、民諮詢特別多,規模前所未有。何少金卻說,澳門青年關心政治的程度遠遠未夠。社團雖創建不少平台,培訓青年參政議政,參與人數亦見踴躍。青年政策亦屬於學生青年,為何不多聽他們意見?
她指出,可從學校加強學生的政治關注度,每日的新聞就是好素材,可讓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再由老師歸納分析。法案諮詢亦是學習過程,如政制諮詢期間, 老師可在課堂討論,讓學生知道立法會如何選舉,為何選用“加二加二”方案?讓學生對比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政府應加大宣傳,加強與教育界溝通合作,可組織 小組到中學宣傳,收集學生意見。更可在考試中加入加分題,考核學生政治、社會常識,增加成效。
青年界定齡差大
青年發展與社會息息相關,亦是何少金關注重點,對正在諮詢中的青年政策分外著緊。她認為諮詢文本問題多,需多加完善。如青年界定由十三至二十九歲,相差十六歲,跨度太大,兩者一起參與活動常感身份尷尬、思想差距大、代溝大。另二○○七年實施的澳門青年全人發展策略,迄今只完成了兩項藍圖,尚欠十三項,進度 緩慢,相關藍圖如何具體落實至青年政策,值得關注。
見習記者 吳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