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2011.6.2)

何少金承認,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要成功導向青少年健康成長,教育界平常素有開展的道德品格教育漸見困難,施教的壓力大,且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但絕對不是退縮或放棄的托詞。面對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社會各界均責無旁貸,尤其在漫長的暑假即將到來前,情況更令人擔憂,家校須共同合作加強假前及假中教育。尤其是離開校園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內,照顧子女、關心子女生活的重責向家庭傾斜,忙碌工作的家長須要抽出更多時間關心子女生活,提醒其勿沉迷網絡,或為其安排合適的暑期活動,避免在耳濡目染下夥同邊緣青少年學壞。時下青少年的思維和世界觀已經改變,為人父母也要與時俱進,適時改變教育模式。
何少金認為,社團及學校等,在豐富學生暑期生活上還有進一步發展空間。社區青年活動中心、學校合辦更多鼓勵青少年關心社會的敬老活動、探訪單親家庭,如提供更多名額為學生舉辦有意義的愛國之旅,透過關心弱勢群體、山區兒童等,應可維繫附近居民子女就近參與,亦可協助其深入社區,認識國情,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單純說教收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