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拱北口岸拓建契機,打造廿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出入境關卡

         拱北位於珠海市東南部,毗鄰澳門,陸路與澳門相連,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也是珠海是最繁華的城區。據廣東省有關部門的統計,2009年珠海拱北口岸全年出入境旅客人數繼2008年後第二次突破8000萬,達到8061萬人次,穩居中國各口岸可流量第二位。

        拱北口岸是澳門連接內地最大陸路口岸,目前日均客流量在23萬人次左右。隨著2003年國家開通“港澳自由行”以及“CEPA”政策的進一步推動,赴澳門經商旅遊的內地居民數量年均以20%的速度急劇增長。根據拱北邊檢站數據表明,1999年經拱北口岸出入境的內地居民人數為562萬,十年後的2009年這一數字上升到2955萬,十年間內地旅客出入境人數增幅達425%。這數字一方面說明珠澳兩地交流合作上已取得驕人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現時每日的通關流量遠超過目前口岸設計最大日通關15萬人次的負荷。因此,為確保日後珠澳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擴建拱北口岸,優化通關配套設施,成為了兩地政府現階段共同努力完成的首要任務。
        本人於今年1月就此作出提案,期望我省有關部門把握契機,做好相關配套工作,把拱北口岸打造成廿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出入境關卡。現就一些具體問題提出意見:

一、優化拱北口岸通關服務

(1)加強口岸周邊治安管理
          珠海市人民政府於2004年7月19日正式頒布實施的《珠海市口岸周邊地區綜合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專項整治口岸周邊地區的治安和社會秩序問題。一直以來,拱北口岸周邊地區根據《辦法》的規定,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資源對口岸周邊地區的整治工作,但是,往往只有短期效應,治標不治本,抓得緊的時間就好一些,執法部門稍一放鬆,問題又顯現出來了。近日不少市民反映,在口岸附近的乞丐又活跃了起來,有團伙式的,有婦女抱小孩一直緊跟在旅客身邊乞討,甚至搶要旅客手上喝著或吃著的食物,更甚的是三四個還站在口岸門前的通道上向旅客乞討。除此之外,口岸廣場門前出現了很多藍牌車司機,向旅客和澳門居民派卡片、更有市民目擊有藍牌車司機為爭奪客人而互相拉扯推搡的現象。口岸廣場的出入境門口還聚集很多的旅行團,缺乏有效指引和管理,引致很多不法者趁人多混亂實施扒竊犯罪行為。因此,拱北口岸應加強管理,可考慮在口岸的出入境門口的50米以內不可聚集停留。對實施《辦法》中所遇到的問題定期作檢討,努力打造優質的口岸環境。

(2)整治口岸地下車道
          口岸地下車道在去年剛完成了改造工程,現時車道已恢復正常使用。據居民反映,現時口岸地下車道經常有旅遊巴停留,他們不熄火停車,排出大量的廢氣造成地下車道的空氣污染嚴重,影響了在那裡上下車的旅客。他們亦指出旅遊巴排成龍,缺乏標識,光靠看車牌號來找車,往往有旅客找不著車。心急找車的旅客拖著行李在車道上來來走走,也十分不安全,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或與其他旅客發生碰撞。建議有關部門將旅遊巴往地上遷移,避免地下車道有過多的車輛停留和人員的流動,確保安全之餘又確保行車暢順。此外,在拱北口岸地下車道也有不少乞丐以幫忙打開的士門為由向乘客討錢,既影響正常交通,又有損珠海的城市形象。期望有關當局加強政治管理,我認為這是各項完善工作中首要完成的任務

(3)優化自助通關服務
          自2005年引入“自助通關”服務以來,深受旅客歡迎,據我省有關部門統計,自啟用以來,平均每天有400名旅客在辦理自助資料採集手續。目前,可以在拱北口岸申請自助通關的人員主要有四類,包括:1、持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港澳居民;2、持有可機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普通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公普通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入境的內地居民;3、持用《往來港澳通行證》及3個月以上(含3個月)多次有效赴港、赴澳簽注的內地居民;4、持用《因公往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通行證》及3個月以上(含3個月)多次有效赴港、赴澳簽注的內地居民。由此可見,自助通關服務日益被廣泛使用。現時不少居民反映,現時內地的自助通關系統在讀取身份證明文件需時長,有些還讀不到已辦理自助通關旅客的數據,可能是一台機器需讀取多種不同的身份證明檔所致,因此,建議有關部門考慮仿照港澳的自助通關服務通道設置,將四類人群分別設立獨立的通道,在優化讀卡系統的同時亦能更好地滿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4)完善口岸衛生設施
          拱北口岸在全國客流量穩居第二位,每天成千上萬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進出這個口岸,除了為旅客提供優質通關服務外,口岸內相關的配套服務同樣是十分重要的。本人多次收到市民的反映,口岸內的衛生間條件欠佳,多個廁所門都是沒了門鎖,對旅客造成不便之餘,還有損珠海作為旅遊城市的形象。更有“水客”為爭取最好時機內過關,不被截查,往往會三五成群聚集在廁所內等候,貨物堆積在廁所走道內,一方面嚴重影響旅客正常使用衛生設施,另一方面由於衛生間空間較小,空氣對流欠佳,因此容易在傳染病高峰期內成為病菌的滋生點,傳播病菌,影響旅客的健康,在此,強烈期望有關部門能盡快解決有關問題。

二、加緊部署拱北口岸的分流工作

        正在興建的廣珠輕軌珠海站、港珠澳大橋珠海落腳點均匯集於拱北口岸這個節點,使該區域面臨巨大的人流、車流壓力,兩地政府應加緊研究部署,採取有效措施,將拱北口岸的旅客分流至九洲港、灣仔、橫琴等口岸進出。       
        為舒緩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珠海拟採取一系列措施分流人流、車流,包括開通九洲港至澳門氹仔的“海上巴士”,啟用橫琴口岸車輛“一站式”查驗系統以及加緊研究興建海底隧道連接灣仔與澳門。目前,珠澳兩地正積極磋商開通九洲港至氹仔北安碼頭的“海上巴士”航線。該航線每天擬開通46個航班,由珠海九洲港務集團營運,快船每班可乘坐150名旅客,由珠海九洲港乘船,約18分鐘可抵達氹仔。該航線已獲廣東省交通及口岸部門批覆,將為珠澳兩地新開闢一條海上通道。預計該航線每年的客運量將達70萬至200萬人次,將有助緩解拱北口岸客流過於集中的現狀。

(1)提升灣仔口岸的通關配套措施
          有居民建議,應大大提高灣仔口岸的使用率。建議增加往來的航班,皆因有市民反映航班等候時間長,一般要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不等才有一趟船。亦有建議將現時部分來澳的旅客(自由行)引導在灣仔口岸通關,從而進一步舒緩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兩地政府加快研究興建灣澳海底人行隧道,強化該區的口岸功能,分流部分出入境的旅客,避免往來珠澳兩地的旅客過分集中於拱北口岸。

(2)加緊落實橫琴口岸優化方案
          兩地居民往來日益頻繁,隨著澳門高等教育與內地高等教育的互相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地學生來澳繼續升學。現時澳門的高等教育機構大多位於氹仔,儘管澳門的院校為外來學生提供宿舍,但學生還是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自由選擇。其次,位於澳門氹仔半島的娛樂場、酒店日益增多,由於澳門人力資源的不足,往往需要向內地招聘人手。因此,對於這些需要多次往來的人們來說,便捷的通關服務成為他們目前最關心的民生議題之一。
         雖然橫琴口岸過來就是氹仔,過關的人也不多,但不可能每天從橫琴過關。因為橫琴口岸通關時間為每天9點至晚上8點,對於上班族和學生族來說均十分不便,因此他們都擁擠到拱北口岸,這也是迫不得已。建議考慮適當調整橫琴口岸的通關時間,為旅客提供更高效及優質的服務,尤其是對未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車輛及人員出入境方面。

三、積極探索“一地兩檢”通關新模式

        國家海關總署早前回复澳門區全國政協委員有關澳珠“一地兩檢”通關時指出,“現已建成的珠澳口岸的查驗場所難以滿足“一地兩檢”通關模式的要求,建設或改造配套的跨境基礎設施又涉及土地利用、投資和法律等問題,因此在短期內於珠澳口岸推廣“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困難較大。”但隨著珠澳兩地人流和物流交往的不斷增加,是否在今後珠澳口岸建設和規劃中考慮“一地兩檢”通關模式,需要中央有關部門及澳門特區政府積極研究論證,共同商討。目前只有深港雙方在深圳灣口岸實行了“一地兩檢”通關模式,該口岸的做法是經過全國人大特別批准,整個口岸設施是按照“一地兩檢”模式建設,雖有一定的探索性,但不失為珠澳“一地兩檢”通關建設提供實質參考,發揮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第十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何少金
     201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