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澳飛灰事件(書面質詢2011.3.28)

日前,澳門民間組織發佈了一項調查結果,透過問卷的方式向九澳堆填區周邊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做健康調查工作。發現近五成學生及職員表示在飛灰場早前運作期間,有持續或經常地出現多於一種的身體不適,六成人出現不良情緒反應,部分教師直指事件對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困擾,更嚴重的是有一名學生、兩名職員有惡性腫瘤,並懷疑與飛灰有關。報導一出迅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其後,我曾向那些在九澳的學校了解情況,有學校表示有職工因事件而離職,學校坦言,擔心事件會對收生工作造成壓力,在校師生亦對自身健康惶惶不安,對學校的日常運作也帶來了困擾。今次調查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已反映九澳飛灰事件對師生健康、情緒造成影響,有關當局有責任保障師生的健康狀況。
    雖然當局公佈的“九澳飛灰堆填區周邊環境監測及分析報告”顯示,九澳與周邊類比區域環境質量並無明顯差異,可吸入懸浮粒子、二噁英及重金亦屬基本符合標準,但報告也反映了九澳的環境亦有值得關注的地方。第一,由於評估時間緊促,報告具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九澳堆填區一帶的環境狀況,欠缺一個綜合性及全面性的評估。第二,九澳附近有水泥廠、發電廠,其生產、運輸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據居民稱,曾目睹那些廠房的廢棄物堆積在山邊,暴露在空氣中,認為長此下去,除了對九澳生態環境造成威脅,亦對長期生活、工作在九澳的居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九澳飛灰事件使到當地生活或工作的居民產生擔憂,政府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應確保市民有良好和安全的居住環境,政府會否考慮為九澳作全面深入的環境評估以及會否考慮為居民及師生制訂長遠的健康計劃,加強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和正確的防護意識?此外,由於九澳周邊有多個廠房設置,除了要考慮環境污染外還要注意安全的問題,現時政府對其是否有完善的危機處理機制呢?
2、九澳飛灰事件是否已對師生健康造成影響?當局應盡快完成有關調查,對外公佈結果。當局現時為居民只是提供即時性的身體檢查,日後會否考慮針對九澳環境狀況、居民的健康需要制定定期的保健計劃以確保居民及師生的身體健康?另外,當局在今年年初為九澳500多名居民及師生進行的身體檢查還在做醫學分析,至今仍未有關結果,令到居民提心吊膽,忐忑不安。請問當局何時能公佈有關結果,以釋除居民及師生的疑慮?
 3、目前九澳飛灰堆填區已達飽和,長遠而言必須從“源頭減廢”着手。特區政府已委託科研機構展開對飛灰堆填新選址、熔融及其他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已於2009年年底展開,內容包括在澳門境內尋找適合做飛灰堆填區的地點、設計、技術要求、建設及營運的初步預算、環境影響評估等。請問該項研究工作進展如何?會否考慮利用粵澳合作的機會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少金
       0廿八日
----------------------------------------------------------------------------------------------------------------------------------
【政府回覆】
        
        環境保護局深切理解九澳區居民的感受,並以負責任的態度跟進相關工作,現時已落實一系列監測機制及相關措施,包括:一、計劃在堆填區內及周邊敏感受體附近設置永久空氣質素監測站,並對監測結果作分析評估,保障區內環境質量,而在永久監測站設立前,會在區內進行臨時採樣分析;二、在堆填區內設置閉路電視加強監察運作情況,並按計劃於今年起更換一間具豐富堆填區營運經驗的公司,負責飛灰堆填區的管理工作;三、定期公佈監測數據,並與區內居民、團體、機構等緊密溝通,增加資訊透明度;四、設立熱線電話增加居民反映意見的渠道,使環境問題能及時得到跟進和處理;五、加快研究對高污染工業場所制訂排放標準及進行立法規管,在立法前會持續監察,促成相關場地作出改善。
        為有效控制發電廠廢氣排放,當局對路環九澳發電廠的排放制定上限,並一直進行持續監測。此外,於2002年在路環發電A廠安裝了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有效地把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在較新的路環發電B廠所設的限值內。根據對路環發電廠監測的結果顯示,發電廠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物和懸浮粒子等的廢氣排放和污水排放均於要求限值內。
       此外,針對現時九澳區的潛在懸浮粒子空氣污染源如水泥廠、發電廠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於今年4月份亦委託了顧問公司對區內的敏感點設置空氣監測設備,進行源解性分析。同時,亦將九澳區內採集的土壤及塵埃樣本,與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不同地點的同類樣本作出比對分析。
       根據環保局聘請的顧問公司對九澳環境因素影響的評估結果,以及經諮詢香港和內地的衛生部門和學術機構的專業意見,衛生局為受九澳飛灰事件影響的人士制定了一套健康檢查項目,其中包括有問卷調查,醫生問診、體格檢查及血液、尿液、血細胞、肝功能、腎功能和血鉛等檢驗。
        今年1月至3月期間,衛生局為522名九澳當地居住、工作及就學的人士進行了相關檢查,並陸續向受檢者發出檢驗報告,而有關部門已完成檢驗結果的初步分析總結報告,並已交由香港和內地學術機構組成的專家小組審閱。初步分析顯示受檢者中,男性和女性貧血者比例分別為6.3%和13%,轉氨酶異常(肝功能的指標)比例為2.9%,肌酐異常(腎功能的指標)比例為1.5%,結果與過往本澳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沒有明顯差別。同時,在503位接受X光胸片檢查的參加者中,有7名肺部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跟進,除其中一名診斷為癌症外,其餘目前沒有惡性腫瘤的跡象。至於診斷為癌症的病人為中年女性,病理診斷為淋巴上皮瘤樣癌,該癌症多由EB病毒感染引起,而病人的病理組織亦檢測到EB病毒基因的存在。另外49人需要進一步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或衛生中心檢查跟進,原因包括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專家認為參加者中各種疾病的發生情況,和其他人群沒有明顯差別,離堆填區較近地區的人士亦沒有出現病患較多的情況,故目前不能有關人士健康狀況和飛灰有關。考慮到有些環境有害因素的作用不會在短期內顯現,因此,將對有關人士進行長期追蹤,並將結果和其他地區人士健康狀況作更深入的比較和研究。
        衛生局將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對九澳居民健康狀況作出更深入的流行病學研究分析,制訂長遠的跟進計劃,當中將包括建立一個九澳居民健康資料庫,收集參加者的健康資料,亦會將澳門癌症登記、澳門先天畸形監測資料納入資料庫中,以對參加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監測追蹤。
        另一方面,當局於2009年委託科研機構,對澳門境內尋找適合飛灰堆填區的地點、設計和技術要求、建設及營運的初步預算、環境影響評估等進行研究,有關研究報告已提交,並正由環保局進行分析。此外,為長遠解決飛灰的最終處置問題,亦已委託科研機構開展關於飛灰填埋、熔融及其他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以進一步落實可保障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飛灰處理方案。科研機構已於2011年4月提交了期末報告初稿,環保局現時正對報告內容進行分析。

環境保護局局長
        張紹基
201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