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生活空間狹窄,環境污染與日俱增。隨著澳門經濟進一步發展,未來的填海造地,人口增長,環境問題將更顯突出,嚴重影響澳門市民的生活素質。澳門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體污染、光污染等,汽車尾氣大量排放,工業廢氣直闖民居,餐飲業油煙排放口噴襲途人,建築地盤噪音震耳欲聾,冷氣機和花盆滴水不止,狗隻排泄物污染街區,大大小小的霓虹燈招牌眩人雙目,以上種種,長期為人詬病。
近年澳門的自然生態環境迅速惡化,環保基建進度緩慢,未能很好地回應社會訴求。雖然,特區政府在回歸十年間,已投資了近40億元於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的硬件及營運保養上,制訂了不少環保政策和措施,08年又新成立了“環境保護局”,《京都議定書》亦已適用於澳門。但是,有論者謂,澳門的環保工作成效不彰,主要原因在於法律滯後。為澳門環境污染把脈,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反復研究,嚴謹論證。事實上,有關社團、機構和專家學者已就此作了不少探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以供政府借鑑,在此本人不再詳細論述。我認為,政府在訂定環保法津的同時,也應從資源投入、政策制定、措施推行、教育認知、宣傳手段等方面著手,全方位、多層次地深化環保工作。現從以下幾方面向政府作出建議:
一、發揮平臺作用,推動綠色生活
二、營造環保氛圍,加大教育宣傳
澳門的環保工作須特區政府和全民共同參與,現在雖然也有各類型宣傳環保活動,但具體成效還是不夠明顯。例如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多年來政府嘗試在民間推行,但結果卻不如人意,不但回收箱數量不足,也未見有關當局推出系列可行的垃圾分類回收計劃,在學校、商舖、大廈等地方的宣傳教育力度薄弱,未能起到鼓勵作用!急速發展的澳門經濟使社會整體的用電量和耗水量持續增加,生活垃圾有增無減,近年來多間規模龐大的賭場及酒店相繼落成,光污染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政府和社會正面臨強大的環保壓力。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構建,著實需要認真研究。本人認為,環保工作還須從教育宣傳這個源頭做起,設法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在政策措施上鼓勵和支持環保產業,推行綠色生活,營造全民參與的環保氛圍。
三、投放更大資源,創建環保試點
當前,澳門特區財政儲備充裕,特區政府有能力且必須投放更大資源支持環保工作。短期而言,本人認為有幾項工作值得政府研究:一是在各政府部門推行減排節能措施。例如安裝節能燈和自動水龍頭,選用環保產品,適當調高空調溫度,做好垃圾分類回收,鼓勵公務員多步行或乘塔公共車輛上、下班等,努力塑造綠色環保政府的形象;二是投放資源,設立環保基金,推動優化校園環保設備計劃,協助學校添置或更新環保設備。校園是兒童成長的搖籃,環境教育更能培養兒童的環保觀念。本澳部分學校已率先斥巨資添置環保設備,但仍有很多資源不足的學校無力購置,這個情況值得政府關注,希望盡快予以協助;三是對於受政府資助的民間社團和組織,政府應鼓勵和支持其做好自身的環保建設,協助政府推廣環保工作。四是藉著旅遊博彩業宏觀調控的契機,敦促相關行業制定善用資源的減排方案,做到賞罰分明,彰顯旅遊博企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