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論壇昨討論行政長官上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施政內容,講者及現場觀衆最關注通脹、房屋問題。講者認為,制訂中長期的房屋政策才是解決住屋的長遠辦法;建議明年重啟公屋申請,並以公屋為主導,解決澳門居民的住屋問題。
        立法議員關翠杏、何少金,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關鋒、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陳建新,昨與現場觀衆互動討論。有觀衆反映樓價飛升,住屋是最大的社會矛盾及問題,居民享受不到經濟發展成果,反受其害,當局須切實解決。講者一致認為,澳門沒有完整、長期、明確的房屋政策,當中包括社屋、經屋的公屋政策及私人市場,環環相扣,惜當局缺有效機制令公屋、私樓良好配合,讓居民心中有數。
  
        關翠杏指出,萬九公屋計劃只是“還債”,尚有大量多年沒申請機會、沒能力置業的居民的問題有待解決,只有重啟社屋、經屋申請,當局才能掌握最新訴求,決定供應量,滿足需求。相關部門今年餘下四個月內須優先處理永寧經屋配售、TN27預售,明年上半年應有條件、空間重啟公屋申請,給予居民希望。
        她強調,當局沒有有效措施規範私人市場,致樓價高不可攀,居民只能視公屋為唯一選擇及出路。然而,真正解決住屋問題,不能獨靠公屋,私人市場乃重要環節,當局必須制訂更有效的措施遏制炒風,讓私人市場健康發展,如早前的特別印花稅、規範樓花買賣等措施應陸續出台。當局有責任主導公屋建設,居民有責任監察。
        身兼澳大經濟系主任的關鋒分析,沒有明朗的房屋政策,居民會各自打算,缺少公屋下,自然湧入私人市場,加上土地稀缺、外來資金等,樓價易升難跌,置業越來越難。長遠的房屋政策應清晰分開公屋、私樓兩個市場,並以公屋為主導,解決澳門居民的住屋問題。雖然澳門缺乏土地,制訂長遠房屋規劃有困難,因此當局更須制訂長遠房屋政策,否則任由私人市場主導,以置業解決居住問題必更艱難。與此同時,當局須制訂人口政策、人資政策,綜合解決整體問題。  
        有青年團體代表在論壇中指出,青年收入多徘徊在收入中位數約一萬元左右,難負擔高昂樓價,供樓已佔一半或以上收入,向上流動空間窄。何少金坦言,不少年輕人反映,無能力購買私樓,但青年必須裝備自己,制訂良好的生涯規劃,加強競爭力,配合政府政策及協助,有望解決住屋問題。關翠杏認為,年輕人不應只看高樓價、難供樓,失去希望,隨著政策不斷完善,問題終歸會解決。
        就居民反映行政長官及議員在答問大會當天沒關注環保、醫療議題。關翠杏、何少金表示,議員全面關注社會各種問題,當天沒提問環保、醫療不代表不關注,相反是長期關注及跟進。另有居民指出,當局迴避輕軌、“墓地門”等敏感問題,應大方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