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 本澳目前共有78所中、小學校,學生需按照就讀學校或投考學校之標準來評核是否升學。可惜現時各間學校均各自為政,升留級標準不一,沒有統一的考試機制。 而有議員表示,本澳評核學生升留級的標準竟多達約120種,某些一條龍學校(同時提供中、小學課程),擁有超過一種的評核標準,令到學生無所適從,無法跟 上學校的進度,導致本澳的留級率高達43.7%,居世界首位。有見及此,本報特意找來教育界人士,深入探討造成留級率高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小學、初中及高中三個學習階段,大部分市民都認為高中學習的知識比較困難,小學及初中較容易,但事實上,初中的留級率卻是三者之冠,初中留級率達
11.8%, 比小學4.2% 及高中4.8%
高出一倍有多。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編製的《教育公平和質量:支持弱勢學生和學校》研究報告中,有關學生在15
歲時至少有一次留班紀錄的百分比中,本澳的留級率最高達43.7%,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報告指出世界各地留級率的平均數為13%,相比下澳門留級
率高出逾兩倍。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稱,「初中留級率高係因為學生啱啱小學升上嚟,一下子應付唔到咁多科目,要用一段時間先調節到自己嘅學習方式。」學
生除了要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他們同時要面對環境的改變及避免受到同儕不良的誘惑,及經歷青少年的反叛期。
世界各地的留級率
《 教育公平和質量:支持弱勢學生和學校》研究報告中顯示本澳留級率達43.7%。
《 教育公平和質量:支持弱勢學生和學校》研究報告中顯示本澳留級率達43.7%。
地區 | 留級率 |
---|---|
澳門 | 43.7% |
巴西 | 40.1% |
法國 | 36.8% |
葡萄牙 | 35% |
墨西哥 | 21.6% |
香港 | 15.6% |
世界平均值 | 13% |
現時本澳有120多種升留級標準,各間學校的升留級評核制度不一,間接令學生難以調節學習方式,是本澳的留級率高的主因。何少金表示,留級率高是歷史遺留 下來的問題,早在回歸以前,為了讓華人子女可以受到教育,所以不少社團及民間組織興辦私校,「私校係由社會上唔同嘅機構同社團興辦,所以各間學校都有唔同 嘅制度。」何更指出,就算同一間一條龍式的學校,其中、小學升留級標準也有不同,會令學生無所適從。另外,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學校都是由社團、 組織或個人名義辦校,導致本澳學校大多以私校為主,形成各種不同的評核制度,這亦是導致留級率高的原因之一。
本澳學校多以私校為主, 公校數目以中葡學校為主, 數量約有10間。
「至今本澳仍未有一套適合的教育評核標準,本澳是否應仿照鄰近地區設立統一的教育評核標準?」何少金表示,本澳留級率高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經過教 育界各方面的努力,近年留級率有稍微下降的趨勢,「澳門的情況同香港唔一樣,如果要好似香港咁,對澳門嚟講唔係一件簡單嘅事。」何更指出,教育學生不是用 數字來衡量,而是用質量來評定教育效果,教育界應從制度一步一步改變,首先是要解決現時擁有的120多種升留級評核標準, 不是盲目跟隨鄰近地區的做法, 何認為澳門要尋找一條適合自己教育方向的道路,而這條道路是需要時間去尋找。
何少金認為本澳應尋找一條適合自己教育方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