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冀增城市承載力紓擠迫感

【市民日報】2012.1.2

        澳廣視時事節目 《澳門論壇》昨探討城市發展,回顧過去1年發展及展望來年政府工作。理工學院公共行政課程副教授陳卓華促請政府利用跨境設施和地底空間,以及加快填海速度 等,增加城市承載力,減低市民的擠迫感。另外,澳門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表示,政府須做好預防式社會工作,完善社保體系。
論壇昨假黑沙環公園舉行。議員何少金,街總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小麗,以及蕭宇康和陳卓華出席。
         論壇主要談及通脹、樓市、城市承載力、經濟危機和政制發展等議題。有殘疾人士家長批評殘疾津貼金額不足夠,難以抵抗通脹。另有市民稱,通脹加劇,期望政府開拓貨源,零售商亦須控制物價升幅,顧及市民的負擔能力。
         三十行動副理事長龐啟富提及,將來每年訪澳旅客可不止3000萬人次,更可能增加至4000萬人次或是5000萬人次;他擔心政府只追求旅客增幅,而忽略澳 門的承載能力,因此害怕市民「出街無路行」、「搭車無位企」、「食肆無位坐」的情況出現。另外,希望政府推出貸款政策,使首次置業人士能夠購買私樓。
        做好預防式社保工作完善社保體系陳卓華指出:本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600人,約為香港和新加坡的3倍,廣州的9倍,相信旅客增加會對本地居民帶來衝擊,他促請政府利用跨境設施和地底空間,以及加快填海速度等,減低市民的擠迫感。
有關經濟政策,目前,澳門經濟依賴國家政策,倘若本澳居民一窩蜂從事博彩業及旅遊業會相當危險。他認為政府須適時輸入外地專才,加大力度培訓人才,應付全球不穩的經濟局面。至於政改方面,他認為有需要增加草根階層直選議員。
        蕭宇康則認為,去年《殘疾分類分級的評估、登記及發證制度》行政法規生效後,接受評估申請,以及發放殘疾津貼,認為有關申請工作緩慢,而且津貼金額不多,上 訴程序繁複,使殘疾人士家長難以應付有關上訴程序而卻步。他建議政府在相關津貼上,為殘疾人士制訂較寬鬆的條件,體現政府對殘疾人士的關懷。
        另外,他談及澳門的經濟問題,指出經濟有周期變化,經濟低迷的情境一定會再次出現,提醒政府須做好預防式社會工作,完善社保體系,協助市民抵禦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下滑衝擊。
        何少金稱,人才須依靠教育培養,故《私框》能確立教師的專業地位,提升教學素質,為培育高質素人才,政府應推出一籃子政策,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
        吳小麗建議政府撥地興建限價樓,惠及青年及夾心階層。而現時租金不斷上升,建議政府推出政策關顧中小企。有關社保政策方面,她認為,社保體系不止提及居民養老事宜,還須考慮教育、房屋及公積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