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金就電腦犯罪質詢

【華僑報】2011.12.25

        立法議員何少金表示,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截止今年九月,澳門互聯網總用戶達十三萬六千三百四十一戶,以目前總人口計算,互聯網普及率約百分之廿四點三,明顯高於全球百分之廿一點一的平均水準,可見目前澳門市民使用互聯網相當普遍。 但互聯網的普及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亦成為不法分子策劃和實施犯罪活動的工具之一,如:盜竊、盜版、詐騙、間諜活動、散佈誹謗、侮辱、色情言論、非法賭 博等等;隨著互聯網服務類型的增多,侵害行為方式亦日新月異。如何在虛擬世界中保障自身權利免受侵害,成為現今社會的重要課題。
    為更有效 地打擊電腦犯罪,特區政府於二00九年制定了《打擊電腦犯罪》法律,二0一0年又把司警局資訊罪案調查科升格為處,同時成立了電腦法證處,全力打擊與電 腦、互聯網相關的犯罪。可見,特區政府在打擊電腦犯罪方面下了很大決心。但是,從統計數字看來,本澳的電腦犯罪案件並未得到有效遏止。據檢察院二0一0年 度的統計,二00九年立案的電腦犯罪案件有十七宗,二0一0年則增至四十三宗。而司法警察局二0一一年一月至九月的統計數字顯示,電腦犯罪立案一百一十 宗,主要是透過網絡進行詐騙、誹謗、盜竊等。顯然,本澳電腦犯罪確有上升趨勢。
早前有團體調查後指出,上網已經成為本澳青少年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資訊豐富,但良莠混雜,未必均適合青少年觀看。有家長向本人反映,子女在瀏覽一些社交網站時,不時遭不良資訊侵襲,甚至更有陌生 人透過電郵向其子女發送色情資訊,家長表示十分憂慮。互聯網不良資訊泛濫,對青少年成長和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合力淨化互聯網 環境。
為此,他向政府提出以下質詢: 
        一、檢討相關法例:現時,網上色情物品的傳送和播放,只能按一0╱七八╱M號法律,即《關於色情及 猥褻物品的公開販賣、陳列及展出》的規定進行處理,該等行為只屬於輕微違反,並不構成刑事犯罪,因而當局難以介入有關工作。而該法一九七八年訂定,早已與 現時的社會現實不相適應,政府會否檢討現行相關法例,啟動修法程序呢?政府在二0一一年度行政法務範疇施政報告中指出,二00九年已著手《規範色情物品法 律制度》及《管制色情物品規章》,並列明二0一一年內將會完成有關法律草案。二0一一年快將完結,請問政府,相關立法工作進展如何?何時出台?
   二、提高法律意識:隨著無線網絡、智能手機的普及,本澳網絡安全已成為社會的關注重點之一。但是,大部分居民對互聯網安全認識不足,尤其在網上發佈資料 時,很容易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因此,當局在打擊電腦犯罪的同時,有必要向居民加強法律宣傳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對網絡犯罪的同時,有必要向居民加強 法律宣傳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對網絡犯罪的警覺性,尤其要使青少年明白合法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性,並敦促媒體擔當起社會責任。請問政府,當局如何加強打擊電 腦犯罪的力度?有何措施保證互聯網言論自由不受侵害的同時,又能有效阻止不良訊息和不良言論的傳播呢?如何向社會開展網絡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如何促使 青少年養成合法使用互聯網的良好習慣?
    三、正視網絡欺凌:早前,當局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澳門網絡欺凌現象「愈趨嚴峻」,主要表現在未經當 事人同意便在互聯網上傳其照片和個人資料,甚至有以發佈裸照作脅迫的事件發生。請問當局,本澳網絡欺凌的實際情況怎樣?做了甚麼具針對性的工作?有沒有新 的工作部署?怎樣促使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有效配合當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