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金倡支援課程改革

【澳門日報】2011.12.4
 
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有議員炮轟本澳教育政策“不給力”。身兼中華教育會理事長的立法議員何少金認為,博彩業一業獨大,社會定會趨於複雜。建議學校、教師改革不合時宜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當局也要從資源、政策措施作出配合,提升本地教育品質。

何少金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教育是培養人才、讓社會循可持續方向發展的關鏈,故教育界肩負培養學生的書本知識,尤其在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重任。

教育重任各方有責

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致使近期大泷議論本地教育是否出現問題。她坦言,本澳博彩業一業獨大,容易牽涉毒品與黃色事業問題,情況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異。本澳大部分教育界人士十分敬業,肩負起培育學生重責。有教師發現學生的“世界觀”扭曲,認為有錢可解決問題,即使破壞公物也沒有道歉、認錯,心存付錢便可了事,沒有意識自己錯處並檢討;也有家長以忙碌為由,將子女的缺失行為推卸給學校。實質學校、老師、家庭甚至全社會皆有責任,各司其職。

融合式教育擴闊視野

本澳教育是否出現問題?她認為,澳門回歸十二年,成功推出免費教育,做到教育機會均等。但普及教育後,如何提升教育品質,培養學生有知識、有能力面對廿一世紀挑戰才是重要一環。她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大資源,社會也要凝聚能力,解決影響青少年的不良因素,而非互相推卸責任。

何少金說,教育會跟隨社會發展而變化,但社會尤其是澳門呈現“跳躍式”發展,故教師需要讓自身專業“成長”、不斷進修,迎合社會最新發展。建議當局可從資源、政策措施來配合,學校、教師也須改革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將過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改成“融合式”,啟發、擴闊學生視野。

推職教助學生成才

本地學校十分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故會加入戒毒、戒賭輔助教材;加上當局推出相關講座及法制教育,為每個階段的學生作針對性道德教育。她引述社工局問卷調查顯示,在校學生能有效抵抗毒品誘惑,但離校學生則反之。她認為保證學生真正在學校接受十五年免費教育及品德培養,才是重要。

有議員近日炮轟本地教育“產業化”?何少金回應指,由於歷史原因,澳門以私校為主,加上每所學校具有自身辦學特點、目標,故不排除有少部分學校會推行“精英教育”。坦言“精英教育”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建議政府推出具針對性的職業技術課程,協助這批學生尋獲自信,將來才可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