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少金表示,一九九一年《澳門教育制度綱要法》確定必須制訂“教師職程”至今近二十年,“私框”今獲通過,對私校教師是重大的里程碑。框架從法律上減輕教師負擔、改善其工作環境和退休保障,何少金認為,這不應該被解讀為“讓教師工作變得輕鬆容易、薪酬高、待遇好”,而是希望解除教師過往“被動型”的角色;不單是重複改卷、備課、教書的“工匠”,讓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獲得權利的同時更好地落實義務,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終希望提高教育品質,增加人才培養的競爭力。“私框”通過後,對教師的要求亦將會更加嚴格,立法的終極關懷在於下一代,社會有必要重新認識“私框”立法意義。
政策傾斜穩定隊伍
何少金認為,“私框”的另一重要意義是要穩定教師隊伍,這是提升教育品質的必要條件,要求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賦予教師專業地位和確立生涯發展規劃的指引。現實卻是本澳的教師地位有下降跡象,教師教育學生面臨較大衝擊,家長對教師不信任隨處可見,難吸引優秀畢業生入行。只有政府從政策上對教育予以傾斜和支持,透過法律手段保障教師地位,才能為即將入職的教師注入強心針,吸引優秀人才進入隊伍。
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教書育人的事業。教師既有權利,義務更重要。要贏得社會尊重,教師須自尊自強,確立良好的專業形象,以學生為本,用知識、人格支持學生健康成長,不應忌諱接受在教書、育人、班級管理等晉升條件的評核。政府需在政策加以配合,支持教師提升專業地位,尤其在目前教師培訓種類繁多的情況下,更有針對性地根據教師所需開設項目,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技巧,抓好教學重點和難點,切實提升教師質素。
抓好培訓師德建設
其次是加大對新入職教師的培訓。何少金指出,教師成長至少需要三年,理論與實踐難一致,培育年輕教師的工作不能鬆懈。澳大教育學院作為本澳唯一的教師培訓院校,政府應與其做好有關教師教育的前瞻性研究,從學生時代培養未來的教師道德品德與奉獻精神非常重要。
此外,對於“私框”文本刪除教師超時工作報酬、超時授課報酬及教師退休內有關中央儲蓄制度個人帳戶一次性撥款的條文,何少金認為,教育有其特殊規律,“私框”作為特別法,對於《勞動關係法》覆蓋不了的如有關“超節授課”的內容應補充,且超時和超節工作在既有的教育法規有公式可依,“私框”刪除後恐惹來學校與教師之間的爭議。至於一次性撥款的條文,政府既然承諾以行政法規等規範,她認為應與“私框”立法同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