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面 質 詢
按世界標準,一個地區的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總數超過7%,或60歲以上老人佔人口總數超過10%時,即為「老齡化社會」。資料顯示,澳門65歲以上老人已達到總人口的7.7%,可見,澳門已成為老齡化城市。隨著澳門老齡人口不斷增加,社會對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訴求也將越來越大。雖然,新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民的晚年生活,但特區政府要做的工作還遠遠不限於此。本人認為,既要在制度上保障老人的退休生活,又要發揮他們的餘光餘熱,借助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為社會的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根據社會工作局2006年公佈的長者長期照顧服務的需求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2039位60歲或以上的長者,絕大部分經已退休,有過半數的退休長者是在家閒居,而他們大部分日常生活完全獨立,但唯獨收入不高。他們生活費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子女的供給。因此,收入微薄的長者在現時百物騰貴的社會中生活較艱苦,他們亟需社會給予更多的關心。
對於這部分健康情況較好,又能夠獨立生活的長者,政府理應發揮積極作用,創設更多元化的服務,豐富長者的退休生活,使他們能夠“老有所為”。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長者的敎育水平將會有所提高,相信一些較講求獨立性、有更多自我實現元素在內的服務需求將會不斷加大,同時有能力的長者更希望繼續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貢獻,發揮餘熱。
以老教師為例,澳門現時有一批知識充盈、教學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我們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共同為本澳長者之終生教育顯出一分力。另外他們亦能肩負薪火相傳的責任,提升年青教師之教學技巧,同時亦可豐富長者的晚年生活,延緩衰老。可謂一舉多得。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有研究報告指出,合適的工作能使長者減少疾病和疼痛,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和更長壽。隨著平均健康壽命的延長,很多長者退休後,身體條件和勞動能力依然很好,工作願望依然較強。為這些長者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不但能充實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增強他們的精神滿足感,還能使這些長者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減輕家庭或社會的負擔。相較之下,本澳在推動“老有所為”的工作上仍有不足,本人建議政府積極研究和出台鼓勵“老有所為”的具體政策措施,建立長者人才資訊庫,開發長者人才市場,形成有利於長者群體參與社會的良好環境和有效機制。從多種形式、多種管道引導和組織長者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為社會發展作貢獻。請問有關當局在推動“老有所為”的工作上,未來將會有何部署呢?
2、當今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由於長者的年齡、收入、文化水準等具有較大差異,個人愛好也有較大差別,長者希望的養老模式也會有所不同。如健康狀況良好且有工作意願的長者希望能找到工作機會,經濟狀況良好且注重生活品質的長者希望享受舒適、高品質的生活,有愛好和特長的長者則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華,高齡、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者希望得到長期護理等等。因此,應構建多樣化的養老模式體系,以滿足每位長者的需求。請問當局是否有對現有的長者服務進行系統性的評估研究?會否構思和制訂五年或十年的長者服務政策,以為澳門長遠發展需要奠定基礎?
3、據瞭解,澳門理工學院所辦之長者書院,廣受好評,惟學額常見不足,建議理工學院可與澳門各大社團合作,開設相關課程,以選修形式給長者先行報讀,修畢課程之學分,將成為日後入讀長者書院之分數。另外,建議可聘請經驗豐富之退休教師開設相關課程,藉以提升長者之學養。請問當局是會否對此作進一步的研究?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議員
何少金
2010.11月11日
-------------------------------------------------------------------------------------------------------------
【政府回覆】
“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是特區政府在長者政策方面的基本目標。而為協助長者達致“老有所為”的生活理想,本局以“積極參與,躍動耆年”為指導方針,長期以來與民間機構攜手合作,透過各類長者活動中心和社會服務機構舉辦的經常性活動和專題性計劃,積極鼓勵及支持長者發揮所能,參與社會。有關活動種類眾多,內容豐富多采,包括各項康體運動、興趣小組、學習活動、自務計劃、互助小組、義工計劃和社區服務等,當中不少屬於由長者自行策劃與負責推行的項目計劃,對鼓勵他們充實日常生活,實現豐盛人生的理想目標,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而為進一步開展“老有所為”的服務計劃,本局除將繼續創新各項有利於長者發揮所長,貢獻力量的活動項目,例如退休準備規劃,長者導師培訓和導師資助計劃,善用長者所長推動長者持續教育及薪火相傳活動等工作外,本局未來在完成各項關於長期照顧服務的調研計劃後,亦將開展有關推動“積極參與,躍動耆年”工作的專題研究,系統評估各項旨在支持長者實現自我及服務社會的政策措施,以便制定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與服務規劃,構建多元化的長者服務體系,回應長者的多樣化需求。
至於何少金議員提及理工學院長者書院的學額事宜和聘請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開設相關課程的建議,澳門理工學院向來非常重視長者書院的各項工作,從學院理事會到下屬的六所高等學校,都從人力、物力方面給予長者書院極大的支持。然而,眾所周知,理工學院現有的校園狹小,至今仍有一所學校4個中心在總部以外的地方授課和辦公。為此,多年理工學院不得不把學位課程的招生人數限制在2800名以內,堅持提高教學質量,保持學額,因為學院深知,一旦擴招,將會引起辦學空間不足的各種矛盾。在此情況下,學院仍然堅持為長者提供優質的持續教育,但把學額保持在480至500之間,以免因空間不足而引發矛盾。其實去年至今,學院已經向政府呈遞了擴大理工學院校園範圍的建議。
另一方面,學院已經研究了與澳門有關社團合作的問題,探討合作開設長者課程及聘請有經驗教師的可能性。一旦達成共識,理工學院當積極跟進落實。總之,理工學院當竭盡所能,一如既往地為澳門長者終身教育提供優質服務。
最後,本局感謝何少金議員對長者服務及教育工作的關注和建議。
社會工作局代局長
容光耀
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