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報】2013.5.29 
        立法議員何少金表示,澳門氣象局在五月二十二日凌晨零時五十五分至早上十時,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錄得超過三百毫米雨量記錄,這場暴雨為社會大眾帶來的嚴重影響值得當局反思、檢討。
 連夜暴雨,本澳多個地方再度出現水浸,其中氹仔柯維納馬路和關閘巴士總站更要出動水泵抽走積水。有居民表示,部分地區由於處在低窪地區,加上渠道淤塞,無法去水,引致水浸。
 有多條道路因為有積水需要暫時封閉,不少巴士路線受到影響,一些主幹道的交通燈亦出現故障。有市民反映,早上通知當局處理,但到了中午交通燈還未維修,引致多處地方塞車,給市民造成極大不便。
 
暴雨期間,澳門電訊網絡出現局部故障,影響包括部份3G流動通訊、互聯網服務以及政府部門網站,經搶修之後,要到早上九時才恢復正常。有市民反映,打開澳
廣視,畫面卻顯示沒有訊號四個字,再開電台,卻稱因氣象局網站故障未能發佈最新暴雨消息。欲登入教青局網站,也無法登入。學生、家長、校方都感到非常彷徨
被動,不知道是否需要上課。更有學生因而冒雨涉水回校,險象橫生。特別是一些早上要回澳上學的跨境學生,他們很多未能及時收到停課消息,政府對跨境學生過
關的安排欠周到,又沒在大屏幕上顯示停課通知,致令他們在既心急又無助的情況下冒雨涉水過關上學,狀甚狼狽。據悉,教青局於早上六時五十分前已宣佈停課,
但澳門電台卻遲至七時正新聞簡報時才宣佈,顯見政府部門與媒體溝通不足。天氣預警通知為甚麼總不能運作順暢?
 在最急需向市民發佈天氣消息的時刻,CTM卻設備故障,造成市民和學生的極大不便。每次故障CTM都推說是個別事件,情況罕見,都稱會適時更新設備避免故障,但為何設備故障仍不時發生?政府是否每次都只能對其罰款了事?
 
為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一、運輸工務司司長劉士堯表示五月二十二日的暴雨,當局已經啟動完善了的應急機制處理,認為已經將影響減至最低,請問當局對應急
機制作出了哪些完善?何以體現已把影響減至最低呢?會否考慮對跨境學生在特殊情況(如颱風暴雨)下採取有效的通知及援助方案?一個月內,兩次出現這麼嚴重
的水浸,究竟是因為設施不足,抑或是應變機制不完善所致?當局有沒有具體的檢討報告?會否向市民公佈?
 二、暢順的通訊對救災避險至為重要。今次暴雨,主要的電子媒體都發生了故障,引致市民未能及時掌握天氣消息。請問政府如何責成有關電訊公司徹查故障成因,承擔責任?如何促使其優化設備和服務,從制度建設上避免事故再次發生?政府如何優化天氣通報機制及發放訊息的渠道?
 三、澳門已進入暴風雨多發的季節,當局必須做好渠道的疏通及完善排水設施,請問當局是否有對渠道作出定期的檢查清理?對於有工程的地段,請問是否有發出指引以做好排水排污的工作?針對水浸多發地區,政府有何防治及指引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