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2011.12.15 )     
         澳門青年被批評為“廢柴”,引起了社會很大反響。一石激起千重浪,激起不同聲音,有表認同、有反對、有氣憤、更有人在報章發表“澳門青年要爭氣”的文章。青年是社會未來,充分認識和正確培養新一代的青年人,無論對於今日的澳門,還是對於未來的澳門而言,都極為重要。社會對青年人少一點冷漠、批評、指責,多一點關心、鼓勵、扶助,對其成長成才將更有效果。要營造優質育人環境,力促青年迅速成才,本人認為應做到:
一、做好分工合作,集結社會能量
    行政長官在2012年度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表示,“物質環境豐富,父母過分寵愛,令青少年缺乏堅毅不拔意志。要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實有賴政府、學校、家長共同努力!”行政長官這一番話,本人深表認同。學校、教師培育青年人成長責無旁貸,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教育品質,為青少年學習知識、涵養道德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然而,如果整個社會沒有足夠的支持配合,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此問題上,政府、學校、家長各自分工,互相配合,方能有效推動教育工作。此外,社會各界、新聞傳媒亦要做好自身工作,提升和凝聚社會正能量,給青年成長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以對抗現時不良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道德和良好風氣的形成。政府應擔當教育青少年各環節的統籌協調角色,教青局的作用應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二、理性面對挑戰,強化教育功能
    當代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現時,澳門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學校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一個人的基礎知識、品德修養、各種能力、性格愛好都在這個階段基本形成,因此,學校、教師的教育對青少年成長便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博彩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不良的社會風氣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年人的健康成長,社會的不良風氣沖淡了正確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素質決定家庭教育的層次。家長自身的知識、品德、情趣、修養、儀態、舉止、言談等會使孩子先入為主,對子女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品質產生一定的導向和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而且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具有長期性、持久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甚至走向社會後仍然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關注的是,近年本澳離婚率有上升趨勢,去年更高達28%。據統計局在1999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所作的離婚統計數據顯示,均有超過六成離婚者有子女,以2009年的782宗離婚個案來算,就有501人成為單親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心理創傷影響深遠,容易滋生青年問題。近年澳門職業結構發生改變,雙職家庭、輪班制度令家庭生活模式發生改變,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間減少,不利孩子成長,政府應儘早關注,提供多元適切的家庭服務。
面對挑戰,我們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質。每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自身工作進行準確定位,認清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努力提升教育品質。一方面亦要強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青年人成長的正面作用,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有效結合發揮出整體教育的作用,培養優質多元青年人才的目標才能達成。
三、創造成功平台,樹立自尊自信
    青少年對自己認識不深、對前途漫不經心,需要接受不斷強化和扶持。社會在關注他們的同時,要發現、肯定他們的優勢,強化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建立起積極的自我意向。相較國內和香港、台灣地區,澳門青少年自信心不足,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相對薄弱,這和澳門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到位,社會給青少年歷練的管道不足有直接關係。在支持博彩業持續發展的同時,社會是否也應該更多地關注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本人認為,為青少年搭建成長平台,使他們取得成功的體驗,對增強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為重要。如設立傑出青年獎,發掘本澳努力奮進、樂於助人、腳踏實地、積極向上的青年人,通過個案帶動作用,為廣大青年人提供學習榜樣,強化澳門青年的自我認同感,提升社會正能量。青少年只有有了內在動力,才能主動克服困難挫折,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政府、學校、社會團體應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舉辨多樣化的青少年活動,調動青少年參與社會的積極性,鍛煉意志,增強信心,迅速成長。
四、發展多元產業,提升競爭能力
    一個城市競爭力強弱,除了看經濟實力外,青年人的競爭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和指標。調查研究發現,澳門青年人面對區域融合、與人競爭時,心態過於保守,而且普遍感到憂慮,不太情願往外發展,視野變得狹窄。究其原因,與澳門社會環境不無關係。澳門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對口工作,人資錯配現象比比皆是。加上職場流動性低,令他們習慣生活在安穩的環境中,無形中降低了青年人的競爭意識。因此,政府要借著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粵澳區域合作、橫琴開發、填海建新城之機,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更多職業選擇,拓闊青少年的社會視野,提升競爭力。
青年是未來,有什麼樣的青年就有什麼樣的未來;青年是希望,是全社會的希望,是每個家庭的希望。面對社會的挑戰,澳門青年要立言立行、自強不息,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不隨波逐流、不虛度光陰,用能力譜寫人生美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