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教青局為一所標榜創意、革新的全新公校刊登招聘教學工作人員廣告。教青局局長就是次招聘事件於日前接受本地傳媒採訪時透露,計劃在明年成立一所具創意及採用革新方法管理的一條龍公立學校。消息一出,即時掀起坊間廣泛熱烈討論。
有人士指出,當局的計劃從來未曾向公眾作任何信息的披露,甚至連作為官民溝通橋樑的教育委員會和監察政府施政的立法會亦都全然不知,質疑當局有閉門造車之嫌,認為當局做法有違特區政府科學決策致力打造陽光政府的施政形象。儘管後來社會文化司司長立即就此事向傳媒作出回應時表示當局並非興建一所新的公立學校,而是改善原有的公立學校,為澳門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但當局仍始終未對“新公校”的理念、經費預算、學校規模、選址、教學思路等方面向公眾逐一說明,大多市民至今仍不甚了解, 坊間流言四起。
有人士指出,當局的計劃從來未曾向公眾作任何信息的披露,甚至連作為官民溝通橋樑的教育委員會和監察政府施政的立法會亦都全然不知,質疑當局有閉門造車之嫌,認為當局做法有違特區政府科學決策致力打造陽光政府的施政形象。儘管後來社會文化司司長立即就此事向傳媒作出回應時表示當局並非興建一所新的公立學校,而是改善原有的公立學校,為澳門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但當局仍始終未對“新公校”的理念、經費預算、學校規模、選址、教學思路等方面向公眾逐一說明,大多市民至今仍不甚了解, 坊間流言四起。
此外,有不少私立學校負責人反映擔心教學人員流失。雖然當局聲稱“新公校”招聘十多名教職不會影響整體教師隊伍,但學校的教學編排具前瞻性,每年六、七月已訂好新一學年的教學人員配置和課時等安排,一旦有教師這個時候提出離職,即使暑假亦需再作招聘。而且教學工作並非“一個人填一個氹”,為此,學校教師隊伍必須重新大執位,抽調適當教師任教有關班級,當中涉及的行政運作和協調工作量之大,將為學校行政帶來巨大壓力。再者,公校教師薪酬高、福利好,一直讓私校同工羡慕,加上即將通過的公校教師職程,屆時公私校之間的教學人員收入差距將有擴大之勢。因此,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私校老師隊伍之“軍心”。據聞不少人士提出疑問,現時部分公校已存在收生不足的情況,當局在為“新公校”招聘教師時,何以不從現有公立學校中整合資源提拔優秀教師呢?認為當局不應輕視當中產生的負面影響。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革,教育改革關乎澳門的人才素質、可持續發展,其涉及面廣,內容很多,所以必須先審視目前澳門教育存在突出問題、薄弱環節,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然後確立教育改革的目標,用科學的論證,制訂改革的時間表及各項指標,目前當局開展的“新公校”計劃,事前究竟有否做好相關科學調研,總結目前公立學校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不足?今年當局施政報告稱會制定十年教育規劃藍圖,至今仍未出台,當局開展計劃之目的是否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藍圖也無從知悉。目前當局有何依據足以證明“新公校”計劃是本澳非高等教育事業未來發展所必須呢?
2、      教育牽涉到千家萬戶,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即使正如社會文化司司長表示這是一個改善原有公立學校的計劃,但由於整個計劃推出時缺乏計劃文本,現時公眾只能透過報章的報導略知一二,難以讓公眾對整個計劃有系統的認識;其次,現在澳門基礎教育已走向公費教育,計劃將涉及大量公帑的開支,為確保公帑運用得當,政府應向市民交代清楚整個方案的落實進程。當局會否把整個計劃向普羅大眾和盤托出,公開說明“新公校”的辦學規模、育人目標、教學方法、經費預算等,以釋坊間疑慮,充分保障市民的知情權?日後政府會如何提高落實計劃時的透明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少金
二0一0年七月三十日 
“非高等教育十年規劃”從宏觀的角度確定本澳教育的未來發展路向,讓特區政府、教育界以至社會各界能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前進。儘管相關規劃的內容仍待與教育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商討制訂,但本澳各校的發展計劃不應因此受到影響,而是應該如常地繼續其發展進程;待有關規劃藍圖確定後,各校可配合相關內容微調發展規劃或構思新一輪的發展方案,而特區政府將一直對各校予以積極支持。
新公立學校在原有公校的基礎上籌辦,是一項教育服務的優化計劃,期望新公校的實踐能夠取得成功,既能配合社會發展和滿足家長期望,也可把相關經驗向教育界推廣。與此同時,對於有意進行教育革新的私立學校,教青局一直予以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並與相關學校保持密切溝通,同時透過教育發展基金及教青局本身的資源,致力協助學校實施課程、教學、管理、設施等各方面的改進計劃,以達致提升學校教育素質的目的。
教青局局長
蘇朝暉
2010年8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