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会文化司赞助,澳门中学生联合总会、澳门青年研究协会主办的一项名为「澳门中小学生使用智能电子装置习惯调查」得知,高二学生最普遍拥有手机,而高一及高三每日玩手机四小时的比例,高达五成。问题是由高一至高三,快要面对的是严峻的大学考试,家长们焉能不担心?
是次调查期由今年5月12日至6月3日,对象为本澳小五至高三年级学生,并持有本澳居民身份证及就读澳门政府认可的全日制中小学生。
调查以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共发1,077份,收回有效的共934份。调查分别在慈幼中学、澳门坊众学校、镜平学校(中学部)、创新中学等十所学校进行。
高二学生玩手机时间最多
调查指出,使用智能手机平均每天四小时以上有四成,当中高一及高三学生各有50%,显示较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较多人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整体调查所得,受访者 习惯使用智能电子装置分两大类,有娱乐及学习,娱乐方面主要有看视频和电影(59%)、玩游戏(53.3%)及聊天(44.8%)。学习方面,主要有搜索 资料(53.1%)及浏览电子书(16.3%),浏览新闻资讯不足一成,仅有8.7%。
家校合作减手机负面影响
调查透露,沉迷智能手机的祸害,包括颈痛、肩痛、腕部及手部不适、加重近视、长远影响成长发育、资讯得来太易减弱「记忆能力」、社交能力减弱、睡眠质量下降,甚至财富观、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出现负面影响。
调查建议学校、家长及相关社团,应多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使用智能电子装置,多进行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及集体活动。中华教育会会长何少金则认为,智能电子产品是「双刃剑」,既能学习资讯,又可能令学生沉迷而无心向学。
何强调,家校应互相配合,切勿任由学子机不离手,且应与子女约法三章,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智能产品,如在功课温习后或周六日等,让子女遵守约定,减低智能产品对子女的影响,减少他们成为「宅男宅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