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少金表示,翻看近一、兩年連續多宗被揭發的未婚懷孕個案,多為十三至十六歲、正值青春期的懵懂少年。身體開始發育,對異性產生好感,一旦未能正確引導,價值觀容易扭曲,例如產生“冇拖拍等於冇面子”等思想,容易衍生偏差行為。提醒家長教 育子女是己任,千萬不能讓青春期子女放任自流,五、六年級開始便應特別關注踏入高危期的青少年,待其安然度過青春期,懂得理性分析和思考後,家長才能較安心。
她認同近年政府加強關注性教育,開展工作坊及培訓次數增加,不少教師參與學習,改進講授技巧,社工也開始進入每個班級進行小範圍輔導。 但認為提升家庭性教育技巧還有較大空間,當局舉辦的家長培訓和工作坊,多是同一批家長參與,真正需要關注的家長卻幾乎絕跡,有待加強。她建議透過學校定期 舉辦家長會或家長講座,邀請家庭教育專家開講,讓接送放學的家長廣泛參與。當中可融入性教育話題,讓家長懂得與子女溝通解答性疑惑,性教育在家庭便不會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