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求證書偷天換日
業餘進修中心校長黃進表示,計劃推行一年,有人踴躍參與,有人認為作用不大,但五千元人人有份,推斷以他人身份冒名報讀的“蠱惑”情況就此發生;也不排除有人僅想獲取一張資格認證,有人重視學習過程,“你情我願”下也會發生上述行為。該中心在核對學員身份時,也曾發現證件與本人不符的情況。在另外一些受其他 政府部門資助的課程,直至領取證書的一刻,懷疑資格證獲得者並非此前在課堂學習的人士。儘管教青局要求學員要按身份證在出席表格上簽名,但其實導師或中心 職員均不是筆跡核對的專業人士,難以核實身份。中心現已提高警惕,在每個課程第一堂都會全面查核身份證,此後各堂也會加強抽查。
嚴打違規以儆效尤
何少金認為,不能因為個別違規情況,否定計劃對提升居民整體質素的正面意義,對違規行為應“以儆效尤”。當局應聆聽民意、科學搜證,希望計劃第二期會推出更具針對性的鼓勵進修方案,配合產業發展的目標,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