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早前介紹了澳門人口政策的研究工作情況,並將分階段進行人口政策框架的公眾諮詢,這是一個大好消息,對澳門將來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澳門因受環境制約,地小人多,資源缺乏,要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便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根據政府研究所得,澳門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整體勞動力數量不足,人口更替水平不均衡,整體人口數量易受外部因素變化而波動,而且勞動人口仍需提升素質。這個研究說明,澳門的人口政策必須盡快制定,以適應區域合作的需要和配合特區長遠發展。
一、政府必須堅持開放的態度
澳門人口政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牽涉到經濟發展、土地資源、城市規劃、就業、房屋、敎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政府與社會形成共識,相互配合。社會大眾對人口政策普遍不大熟悉,有些人更誤解制定人口政策會導致大量人口湧入澳門,與本地人“搶飯碗”,這些因素都不利於人口政策的制訂。其實,澳門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移民城市,各個歷史時期都不斷有外地人移居本澳,補充了必要的社會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澳門要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區域商貿服務平台”,有足夠的整體勞動力是關鍵。至於怎樣規模的勞動力才是合適,則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研究,科學預測,系統規劃。政府制定澳門人口政策是必要和迫切的,必須堅持開放的態度,盡快開展研究工作,廣泛諮詢各界意見,以制定具前瞻性、發展性的人口政策。宣傳上要做到適時和到位,消除居民的顧慮,激發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二、提升人口素質是重中之重
人口政策指政府為了達到預定的與人口有關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而採取的旨在影響生育率、死亡率、人口年齡結構、人口生理素質、文化教育程度、道德思想水準,以及人口遷移和地區分佈等方面變化的一系列措施。人口政策除了關注人口數量問題外,還須關注人口素質問題。而提升教育質量,培育優質人才是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透過完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教育法律法規,持續增加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公平,提升青年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競爭力,能使澳門的人口素質得到持續提升。尤其在職業教育、在職培訓、終身教育和持續進修上,政府更應因應社會發展趨勢,加大資源投入,培育多元化技術人才。
此外,藉著深化“CEPA”合作,“粵澳合作發展框架”的簽署,橫琴合作發展,以及填海造地的契機,在文化創意、會展、物流、中醫藥等方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並考慮建立引入人才機制,適當時引入外地專才,以補充本地勞動人口結構的不足。
澳門人口政策的制定現時還是初始階段,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研究,爭取各方配合。希望特區政府和廣大居民以澳門福祉為目標,衷誠合作,共同制定能配合和支持本澳發展定位的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