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私框對本澳教育發展的影響,教青局教育研究暨 資源廳廳長黃健武,中華教育會理事長、議員何少金,澳門大學研究中心主任黃素君、公民力量理事吳文源出席論壇。黃素君表示,評核制度應覑重關心未來如何定 立評核標準,學校及當局要增加機會讓私框落實,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的最大動力,方可體現私框的專業性。
老師晉升需接受評級,吳文源關注評核委 員會的組成部分,他擔心,因評核委員組成人員都屬高層,內部可能失去老師的聲音;而教學人員專業委員會也有教師的組成部分,但學校如對教師不公,教師申訴 後個案將發還學校處理,對學校沒有約束力,難以解決學校及老師之間的信任問題。他希望老師在相關的聽證會上有列席的機會,當遇上不公時,至少能讓更多人知 道事件。
評核教師要客觀公平公正
黃健武回應稱,私框明確訂明評核制度中須設合議機關,不是一人說了算,在評核委員會中,三分一成員需由教師擔任,保障制度的操作。何少金則認為,評核要客觀、公平、公正, 隨著私框落實,老師要進一步增加校政的民主參與,改善學校及老師的互信。
私框亦規定,學校七成收入須用於教學人員,但未有細分管理層及教師,有意見質疑難以落實公平分配。黃素君表示,七成是基本,應注意大校與小校的「七成」基數不一致。
黃健武強調,學校每學年也需要提交會計帳目,資料顯示,現時只有幾所學校未達七成收入用於教學人員,有信心全部學校按法例將七成收入用於教學人員,至於裏面 的合理分配,將會在有關財務審定過程討論,也會向學校提供適當指引,如未按法例執行,將來也會進行懲處,同時將修訂學校的會計制度,加強監管工作,期望在 將來的諮詢中,各界積極提供意見。